今晚演出曲目 ☽




Joe Hisaishi: Sense of the Light
久石讓:光之感 (譯)

Edward Elgar: Chanson de Nuit
艾德華・艾爾加:夜歌

Frédéric Chopin: Nocturne Op.Posth No.20 in c-sharp minor
弗雷德里克・蕭邦:升c小調夜曲 作品20

Arthur Foote: A night piece for Flute and String Quartet
阿瑟・富特:為長笛和弦樂四重奏而作的夜曲


- - Intermission 中場休息 - -


Elena Kats-Chernin: Spirit and the Maiden
艾蓮娜·凱茨-謝爾寧:水精靈與少女

Leigh Harline: 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
利・哈萊:向星星許願 (譯)

Benjamin Godard: suite de trois morceaux for flute and orchestra
班傑明・戈達:為長笛和樂團而作的三首組曲

I. Allegretto 快板
II. Idylle 牧歌
III. Valse 華爾滋


Maurice Ravel: Introduction and Allegro
莫里斯・拉威爾:序奏與快板


晚 安




演 出 人 員

台北香頌室內樂團 | Chansontpe

藝術總監|黃聖智
演出企劃|張雅淳
藝教推廣|陳慧茹
行政譜務|楊偲嘉
錄音錄影|黃家隆 汪九如(亞門音像)

長 笛|許珮娟
單簧管|林佩筠 (特別嘉賓)
鋼 琴|蔡侑臻
小提琴|林沂樂 林珍玓
中提琴|黃詠琇
大提琴|高兆廷
特別嘉賓|單簧管 林佩筠

曾就讀東吳大學及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The 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師事陳威稜及Michael Webster教授。回國後,在「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任聘一年,並多次舉辦個人獨奏會,各種形式的演出頻繁,應邀合作演出協奏曲的樂團包括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樂興之時管弦樂團、輔仁大學、文化大學、東海大學管絃樂團,東吳大學管樂團、幻響管樂團和新北高中管弦樂團。與同好組成「魔笛單簧管四重奏」,定期公開演出和全省巡迴,並應邀至中國、法國與美國等地表演。2003-2019年連續主辦八屆「魔笛單簧管音樂節」(International Clarinet Festival in Taipei, Taiwan),以及引介國外菁英團體來台演出,同步促進國際交流,反應熱烈,深獲好評。 曾經在北京中央音樂院、中央音樂院附屬中學、西安國際音樂節、台灣各大學及高中音樂班等地舉行大師班。受邀擔任國際比賽評審的包括2016年第三屆北京中央音樂院國際莫札特單簧管比賽、西安國際音樂節單簧管比賽和2017年新加坡單簧管重奏比賽。2023年五月受邀擔任馬來西亞RondoFest的單簧管教授。 出版品有2006年由世界文物出版社出版《單簧管問答集》一書;2007年魔笛單簧管四重奏出版專輯「魔笛之舞」,同時入圍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2017年由原笙國際有限公司出版《你有懼高症嗎?法式單簧管高音指法祕笈》專書。2019年由李欣芸音樂製作有限公司出品《橫豎是美—好友限定》專輯,並入圍第三十屆傳藝類金曲獎最佳跨界專輯。 現在為「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樂興之時管絃樂團」、「音契合唱管弦樂團」常任團員,並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台北市立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
台北香頌室內樂團

由國內職業音樂家及旅外之傑出音樂家所組成。企願能以最樸實的包裝,襯托出古典音樂藝術的華美與深度。香頌主動積極的將音樂推廣到各個角落,期盼能讓音樂的種子飄散到每個人心中。2005年成立,藝術總監黃聖智邀請音樂家姜智譯擔任樂團首席及訓練,2008年起由于興義接任樂團指揮。固定的排練與演出計畫在團員們同心齊力的努力之下迅速得到樂界的肯定。

為了積極落實藝術教育的推動與傳承,香頌成立藝術教育推廣組,於數十所學校推廣音樂教育。並獲數以千計的學員與家長認同,進而支持我們的理念。推廣是條漫長艱辛的路程,為了實現推廣藝術教育的理想,香頌甚至自費推廣義演,多年下來的努力,已於各地上百所中學、小學及各個熱門戶外場域舉辦推廣音樂會,在全台70餘所小學長期推廣音樂教育。除了不斷嘗試各類型音樂會之外,更力邀多位國內外知名音樂家合作演出及譜曲,期望能不斷累積並提升樂團的實力與經驗。香頌管弦樂團的堅強音樂實力與多元演出方式,為我們拉近音樂與人們的距離。帶領附設團(Chansontpe Academy)演出足跡遍及美國、日本、香港、澳洲、荷蘭、盧森堡、比利時,2018甚至登上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音樂廳殿堂,獲得在場各國觀眾熱烈迴響。數度受邀電影節、各地藝術節等大型活動,多次參與知名電競遊戲等跨界編曲及演出,並數度受邀國慶、國宴與國家級典禮演出。

香頌傑出認真的表現也受到各界肯定,共獲選12次新北市『輔導演藝團隊』、『傑出演藝團隊』、『藝術教育演藝團隊』。 專業的音樂家們,加上推廣的熱忱,這就是「香頌室內樂團」。

- - 曲目介紹 - -


Joe Hisaishi: Sense of the Light
久石讓:光之感 (譯)



   久石讓(Joe Hisaishi,1950-)日本作曲家、編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 他的真名是藤澤守(藤澤 守/ふじさわ まもる),長野縣中野市出身。長野縣須坂高中畢業後,畢業於國立音樂大學作曲專業。Joe Hisaishi的名字來自於他在大學期間與朋友的一次談話,並決定將當時活躍的Quincy Jones命名為Joe Hisaishi,該名稱源自雙關漢字字符。

專注於電影音樂。尤其是宮崎駿的作品,在《風之谷》之後,他一直致力於為所有長篇動畫電影配樂,直到《風起》。及北野武、大林宣彥等導演的作品。久石讓曾八度獲得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樂獎,及七度獲得日本電影金像獎音樂獎,並於2009年獲得日本政府授予紫綬褒章。除了電影配樂,久石讓亦致力於古典音樂創作,樂種包括交響曲、協奏曲、弦樂四重奏以及其他極簡音樂(Minimal music)。其中較著名的作品有《第五維度》與《Orbis》。

2012年2 月15日發行專輯《Vermeer&Escher》,專輯的音樂靈感來自荷蘭畫家約翰尼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和荷蘭藝術家埃舍爾(Maurits Escher),為在日本銀座舉行的《維米爾:光之王國展覽》作曲。從早期的作曲活動開始,久石讓就對埃舍爾的錯視畫(錯覺畫)所帶來的效果;與極簡音樂特有的差異所帶來的聽覺效果,兩者相似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Edward Elgar: Chanson de Nuit
艾爾加:夜歌



   艾爾加(Sir Edward William Elgar, 1857-1934)是英國作曲家與指揮,可謂當時最傑出的音樂家,並獲英國皇室冊封為爵士。但儘管他一般人都認同他有著道地英國作曲家的血統,但實際上他的音樂語言卻多方受到歐陸作曲家的影響。曲調融合了高貴的靈性與大眾的普及,除了大規模的作品外,也有許多著名的輕鬆小品,接蘊含著迷人的旋律線條與精緻的作工。著名作品有管絃樂曲《謎之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 Op. 36)、《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Op. 39)、《愛的禮讚》(Salut d'Amour)、大提琴協奏曲等。

《夜歌》Chanson de Nuit,作品15,第一號,是艾爾加為小提琴和鋼琴創作的音樂作品,後來由作曲家配器。它的首次出版是在1897年,但幾乎可以肯定它是在1889年或1890年完成的。與同屬作品15,第2號的《晨歌》(Chanson de Matin)廣受歡迎。這部作品的管弦樂版本於1899年出版,並於1901年9月14日在亨利·伍德指揮的女王大廳長廊音樂會上與《晨歌》一起首次演出。這份作品是獻給 F. Ehrke, M.D.
Frédéric Chopin: Nocturne Op.20 in c-sharp minor
蕭邦:升c小調夜曲 作品20



蕭邦(Frédéric Chopin, 1810-1849),原名弗里德里克·弗朗齊歇克·蕭邦(波蘭語: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亦稱Szopen),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他是歷史上甚有影響力和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波蘭音樂史上極重要的人物,也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蕭邦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他自幼喜愛波蘭民族音樂,7歲時就創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台演出,不足20歲已出名。蕭邦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國,39歲時因病英年早逝,創作了大量鋼琴作品,如4部敘事曲、十餘部波蘭舞曲包括《軍隊》、《英雄》,26首鋼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鋼琴練習曲包括《離別》、《革命》,4首詼諧曲、4首即興曲、3首鋼琴奏鳴曲,至少21首夜曲,59首馬祖卡,兩首鋼琴協奏曲、幻想曲、大提琴奏鳴曲和搖籃曲等。蕭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曲,世人稱之「鋼琴詩人」。

升c小調夜曲, Op.Posth, No.20 是蕭邦的一首夜曲作品,此曲為富感情的緩板(Lento con gran espressione),於1830年創作,獻給其姊Ludwika Chopin,並註“To my sister Ludwika as an exercise before beginning the study of my second Concerto”(給我姊Ludwika,為開始我第二首協奏曲前的一個練習)。有時它被稱作Reminiscence(回憶)。原曲為升c小調的鋼琴獨奏,本次音樂會改編為c小調,並且以單簧管與鋼琴演奏。
Arthur Foote: A night piece for Flute and String Quartet
阿瑟·富特:為長笛和弦樂四重奏而作的夜曲



作為大器晚成者的燈塔,美國作曲家Arthur Foote(1853-1937)直到12歲才開始學習音樂。然而,他迅速彌補了失去的時間,並在五年後進入哈佛學習音樂和法律。他帶領哈佛合唱團,並於1875年獲得美國大學授予的第一個音樂碩士學位。畢業後,他在波士頓設立私人工作室,在那裡他還在第一神論教會擔任了32年的管風琴師,成為美國風琴師協會的創始成員並擔任了四年主席。Foote對德國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曾多次前往歐洲,參加了1876年的第一屆拜羅伊特音樂節。但他也在巴黎跟斯蒂芬·海勒學了幾節課。

《夜曲》講述了晚期德國半音階浪漫主義,就好像福雷修改了勳伯格的《Verklärte Nacht》一樣。 它於1919年1月作為長笛和弦樂四重奏的夜曲和諧謔曲的第一部分在舊金山首演,並在四年後以弦樂版本出版時獲得了長笛和弦樂夜曲的稱號(即使在與弦樂四重奏一起演奏的原始版本中,它也保留了後來的標題——手稿沒有標題。)這部作品是一首狂想曲,正式地表達了由長笛引導的段落與單獨的弦樂部分的交替。輕柔奢華的遐想構成了更黑暗、更緊迫的音樂 - “新鮮而自然,旋律豐富,充滿美感”。
- - Intermission - -
中場休息
Elena Kats-Chernin: Spirit and the Maiden
艾蓮娜·凱茨-謝爾寧:水精靈與少女



    Elena Davidovna Kats-Chernin AO(1957-)是蘇聯出生的澳洲鋼琴家和作曲家,以她的芭蕾舞劇《野天鵝》而聞名。14歲起就讀於雅羅斯拉夫爾音樂學校和莫斯科格涅辛國立音樂學院,並於1975年移居澳洲,繼續在雪梨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師從Richard Toop、鋼琴師從Gordon Watson。她還參與了Darlinghurst地下劇院的演出,與Cabaret Conspiracy、Fifi Lamour、Boom Boom La Burn等團體合作,通常以Elena Kats的名義演出。

她根據俄羅斯童話故事創作了這部作品,故事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孩的工作是從井里為她的村莊取水。一天,當她在井邊休息時,她的綠松石披肩——祖母送給她的禮物,據傳是女巫——從她的肩膀上滑落到冰冷的水中。 她伸手想抓住它,卻抓住了一隻手。她拉起車來一個漂亮的年輕人,水精靈。 她墜入愛河並與靈魂共舞,但他很快就開始在正午的陽光下蒸發成一滴。她小心翼翼地將他放回井中,但自己卻被拉下了井底。精靈用披巾把她裹起來,帶她回到水面,並且把她變成一朵水丁香花。
Leigh Harline: 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
利·哈萊:向星星許願 (譯)



   “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由Leigh Harline作曲和Ned Washington作詞,為華特·迪士尼的動畫經典皮諾丘創作的歌曲,在片頭和電影的最後一幕中聽到。改編自義大利作家 Carlo Collodi的同名童話小說。

“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被廣泛認為是華特迪士尼公司的標誌性歌曲,自1980年代以來,在許多迪士尼電影開始時,經常將其用於片頭音樂。它贏得了1940年學院獎 最佳原創歌曲獎。這也是第一首獲得奧斯卡獎的迪士尼歌曲。本場選用日本編曲家松原幸弘版本,並以弦樂四重奏演奏。
B. Godard: suite de trois morceaux for flute and orchestra
班傑明·戈達:為長笛和樂團而作的三首組曲



   法國作曲家Benjamin Loius Paul Godard(1849-1895),被譽為神童小提琴家,10歲開始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這是他開始對作曲產生興趣的地方,並且是Henri Vieuxtempts的學生。戈達因他的歌劇而被人們銘記:1878年的Les bijoux de Jeanette、1884年的 Pedro de Zalamea 和1888年的Jocelyn。他創作了四部交響曲(包括哥特式交響曲和東方交響曲)、五部小提琴奏鳴曲和各種鋼琴曲。戈達的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中有一首諧謔曲是用非常不尋常的5/8拍號寫成的。然而,他的聲譽是沙龍音樂。1887年,戈達在巴黎音樂學院擔任了兩年的教授,然後在1889年獲得了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此曲是1890年為法國長笛演奏家保羅·塔法內爾(Paul Taffanel)創作的。這首曲子可以用鋼琴或管弦樂團演奏。快板旋律簡單,保留了最後一個樂章的精湛技藝。Idyll在 Merriam-Webster詞典中被定義為浪漫的插曲。標題適合慢板風格的樂章,節奏較慢,音調混合。這個樂章穿插在G大調、A大調、F大調和G和聲小調中。華爾茲是這首曲子中最具技術挑戰性的樂章。它展示了長笛的靈巧和技術能力,同時保持了之前樂章所包含的浪漫主義色彩。樂章的最後幾行以大量的跳躍、驚喜和調製的標量樂段加速到結尾,以勝利的高B-flat結束。
Maurice Ravel: Introduction and Allegro
莫里斯・拉威爾:序奏與快板



   拉威爾(Joseph Maurice Ravel, 1875-1937),法國巴斯克人作曲家和鋼琴家。生於法國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區小城錫布爾,是法國樂壇中與德布西齊名的印象樂派作曲家。他的音樂以纖細、豐富的情感和尖銳著稱,同時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的主要作曲家之一。他的鋼琴樂曲、室內樂以及管絃樂在音樂史上不容忽視。鋼琴曲諸如《鏡》(Miroirs)和《夜之幽靈》是經典的作品;管弦樂例如《達夫尼與克羅伊》,還有為穆索爾斯基的鋼琴組曲《展覽會之畫》做的管弦樂編曲出色地展示了他以音樂表現光影色彩的技巧。對於大眾而言,最熟悉的應是他的《波麗露》。

《序奏與快板》全曲名稱為Introduction and Allegro for Harp, Flute, Clarinet and String Quartet(法:Introduction et allegro pour harpe, flûte, clarinette et quatuor)是拉威爾的室內樂作品。這是一首短曲,通常演奏時長為10-11分鐘。 它於1905年受Érard豎琴製造商的委託,用於展示他們的樂器,並被描述為微型豎琴協奏曲。 首演於1907年2月22日在巴黎舉行。這部作品是為鋼琴和大型管弦樂團改編的,但通常會演奏七種樂器的版本,並已被多次錄製。

為了展示其新的半音階豎琴,Pleyel公司於1904年委託德布西(Claude Debussy)為豎琴和管弦樂隊創作了他的《神聖與褻瀆之舞》。而作為回應,競爭對手Érard公司委託拉威爾(Maurice Ravel)作一首曲來展示其雙動踏板豎琴的表現範圍。拉威爾於1905年6月完成了他為豎琴、長笛、單簧管和弦樂四重奏組成的七重奏的序奏與快板,並將其獻給Maison Érard的總監阿爾伯特·布隆德爾。對於拉威爾來說,作曲通常是緩慢而艱苦的,但他卻以對他來說是極快的速度,在與朋友開始划船假期之前完成。 他當時寫道:「在我離開之前的幾天裡,我忙得不可開交,因為Érard公司委託我創作一首豎琴曲。一周的瘋狂工作和3個不眠之夜使我完成了它,無論好壞。現在,我正在一次奇妙的旅行中放鬆。」

在拉威爾的一生中,他的出版商Durand et cie除了原始樂譜外,還發行了鋼琴獨奏的編曲(J. Charlot)、鋼琴四手聯彈(L. Roques)、兩架鋼琴(M. Ravel)、豎琴和鋼琴(M. Ravel)。拉威爾並不反對讓比七重奏更大的樂團演奏這首曲子。 在1911年2月寫給Désiré-Émile Inghelbrecht的一封信中,他寫道:「準確地說,這不是管弦樂曲。 一共有7種樂器。 但可以安排:弦樂四重奏可以加倍,甚至加倍。 而且,除了幾個獨奏之外,它聽起來比原來的還要好」。該作品的幾張錄音將弦樂部分從四重奏擴展到完整的弦樂管弦樂團。本場選用拉威爾改編為鋼琴版本,與長笛、單簧管、弦樂四重奏演出。






“ 支持我們的理想:為喜愛音樂的人提供舞台
香頌邀請您成為堅定贊助人,透過定額的贊助或支持特定計畫! 樂友會、贊助香頌、計畫捐款、加入樂團或成為志工,累積香頌管弦樂團推廣音樂的力量! 您的支援,將使更多人接觸音樂,受到感動與激勵。了解更多⋯
贊助帳戶資訊 〉 國泰世華銀行013 帳號:054030021269 戶名:香頌室內樂團